首页 服务范围 心理治疗原理

服务范围

黄丽娟解读人性的奥秘——心理防卫机制
2023-03-15 来源: 浏览量:466

(催眠师黄丽娟)

一、心理防卫机制概述

二、常见的心理防卫机制

1.否定作用

2.歪曲事实

3.向外投射

4.向内投射

5.退行作用

6.幻想作用

7.潜抑作用

8.隔离作用

9.转移作用

10.反向作用

11.抵消作用

12.象征作用

13.补偿作用

14.合理化作用

15.压抑作用

16.升华作用

17.利他作用

18.幽默作用

三、心理防卫机制有积极与消极两种作用

 

一、心理防卫机制概述

人为了适应社会环境,应付生活中不断的挑战和威胁,必须不停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扭曲本性来自我保护,以避免内心过度的痛苦与不安,这就是心理防卫机制。

不光是人,动物也有心理防卫机制。如动物在遇到威胁时会出现这几种行为:退缩、服从、攻击、冻结。人比动物高级,因此人的心理防卫机制会更复杂。


二、
常见的心理防卫机制

1.否定作用

一个人在遇到超过自己心理承受能力的危难挫折时,会出现否定既成事实的潜意识防御。这是最原始、最简单的自我防卫,功能是避免痛苦,减轻焦虑。
 比如一位女子正在家里做饭,有人告诉她,她15岁的独生女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车撞死了,她听到消息后很紧张,赶到现场一看,女儿已经死了。但她居然不哭不闹,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回家后继续做饭,并把女儿的饭盛好,给她挟菜。假如她承认事实,可能会疯掉,人在疯之前要进行自我防卫。

有一些犯人在监狱里会失去现实知觉,分不清是白天还是晚上,这样可以使他感觉到监禁不是事实。

癔症性失明也是否定事实,因为现实非常残酷,面对现实会让人精神崩溃,于是让自己“视而不见”,从而避免内心痛苦。
 有一个战斗英雄受伤后整个胳膊被截肢了,但是医生每次查房时,他都诉说这只手臂很“痛”,因为他内心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痛”说明自己的手仍然存在。
 有一个男性患上一种怪病,即“状视野”,因多方医治无效,特地寻求催眠心理治疗。原来他跟一个同事有矛盾,把同事狠揍了一顿。同事怀恨在心,找来七八个人威胁他:“你走路要小心,哪天我们要把你的腿打断。”他内心惶恐不安,走路提心吊胆,渐渐地,只看到管状一样的视野,其它部位都看不见。因为一旦他用眼睛看到恐怖的事实,这对他来说将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他的眼睛就自动保护自己,让自己看不见。

 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病因是不敢面对现实。因为现实很残酷,为了避免痛苦,于是他就否定。    

精神分裂症狂妄自大的幻觉就是否定现实,因为在现实中他被人欺负得太痛苦了,于是感觉自己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大权在握的人,既然在现实中满足不了自己的愿望,那么在虚幻中过一把瘾也很爽。但是他能不能把事实否定掉?不可能,被否定的只是他对这个事实的注意力,只能暂时减轻他的痛苦程度而已。

 

2.歪曲事实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当一个人曾经遭遇过很痛苦的事情,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痛苦,他会变得过度敏感多疑,以至于达到歪曲事实的地步。比如:一个人曾经被人议论纷纷,如今看到别人在叽叽咕咕地讲小话,就认为是在讲自己,甚至觉得别人咳嗽都是针对他的。
 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精神症状,是因为心灵遭受的痛苦程度太深太重了,这种刻骨的痛能不能再发生呢?不能,因此他就特别地警觉、警惕,以致达到“草木皆兵”的程度,这时就容易出现幻觉,我们需要人性化地看待精神病人。
其实所谓的精神病人,就是心灵受伤很严重的人,高质量的爱是医治心灵创伤最好的药。

 

3.向外投射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种外投射,就是以主观想法推及到外界,或者是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别人,目的是避免痛苦难受。
有的人说别人好色,其实是自己内心的写照;有的人说别人想当官,其实正是自己想当官;打人的孩子可能是担心别人先打自己,因此先下手为强;责怪他人,常常是解脱自己的一种心理投射。

    

4.向内投射

 (1)认同。人在无能无助时,容易把他人的东西吸收到自己的内心,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进行心理防卫。如小孩会把父母的道德观、价值观吸收到自己身上,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为什么很多人追星?明星穿什么衣服,这些人就穿什么衣服,原因是想强大自己。即我跟他近似,那我也会像他一样,这是认同的心理防卫机制。

 (2)反感性认同。一方面反感他,另一方面又去模仿他。如一个人特别讨厌他的妈妈大呼小叫的,可是他自己也用大呼小叫的方式对待他的妈妈。因为他通过这种反感性的仿同,可以让自己处于一种强势状态,以避免被对方欺负、打压。

(3)向强者仿同。这是一种近似技术,为了避免被恐吓而模仿强者的样子。
(4)向失落者仿同。为了避免或减轻“失去”的痛苦,从而模仿所“失去”的。有一个女性常常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复去看病,后来她死了。之后她的女儿也出现同样的症状,也经常反复去看病。原因是:她反复看病的妈妈去世了,她很痛苦,她在情感上依赖妈妈。反复看病这种模式有某种象征性的意义,象征母亲还存在。潜意识中以朦胧模仿妈妈这种行为,来减轻内心的痛苦。有一个人的父亲得肺癌去世了,多年以后,他也患同样的癌症。

 

5.退行作用

又叫幼稚行为。人在面临重大灾难的时候,人的行为可能会退缩到过去幼稚年龄的状态,通过幼稚行为来避免承担责任,从而减轻痛苦。一个小孩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可不可以哭呢?哭能不能保护自己呢?一哭,自然就得到好处。长大遇到挫折会怎么样?一般人会默默承受,不会过于幼稚。但有时候遇到的灾难远远超过自己能承受的范围时,比如出了车祸,或亲人意外死亡等,会出现退化行为,回缩到幼稚时的状态。如一个成年男性,在妻儿遇到重大车祸时,不敢一个人睡觉,一定要与母亲睡在一起心里才踏实。退行有好处,可以不负责任,得到照顾和原谅。 
    
   

6.幻想作用

人遇到危机的时候,感觉到无法面对了,常常借助幻想来让自己摆脱困境,在想象中获得暂时的满足。有一个朋友,在生意亏得血本无归的时候,整天都在幻想着假如自己买一张彩票一下中五百万该多好啊!

 

7.潜抑作用

把不能接受的情感、念头或冲动不知不觉地压抑到潜意识中。注意:潜抑不是压抑。前者是潜意识的、下意识的、不自觉的将不能接受的情感、念头或冲动压到潜意识中,或把有危险的想法排出意识之外,从而避免焦虑;压抑是有意识地、故意地把自认为不好的东西打压到潜意识中。

潜抑是不知不觉地压抑,是要消耗能量的。如果潜抑得过多,人格就不完整,人的整个思维都会受到影响。积压的能量可能会表现为情绪化或躯体化的症状。比如歇斯底里的躯体化反应、癔症性瘫痪,即胳膊腿不能动了,但是到医院检查,生理上都是正常的,但就是不能动,不能动是由于某种潜抑导致的。
有一位18岁女孩,每当黄昏的时候,就会出现歇斯底里性发作。在心理治疗得知,原来在三个多月前的一个傍晚,她与一个男子约好了去玩,可是她爸爸当时在家,不让她出去。她着急着想出去,但又不敢违抗严厉的爸爸,因为爸爸严格限制她与男孩子交往。于是这种矛盾情绪就潜抑到心灵深处,当能量积压到一定程度,就会以躯体化或情绪化爆发出来。如果你找不到问题形成的原因,你就解决不了她的问题。

 

8.隔离作用

 将部分事实从意识当中加以隔离,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比如用“1号”代替上厕所,以避免脏兮兮的感觉;用“好事情”、“好朋友”、“大姨妈”代替月经来了;用“仙逝”代替死了,以减少不祥的感觉;用“I love  you”代替“我爱你”,以避免肉麻的感觉。

    

9.转移作用

 转移就是对某一方的情绪反应转移到另一方,将冲动导入没有威胁的目标。比如对某个人的愤怒情绪转移到另外一个人身上,转移以后压抑的能量就得到宣泄释放了。在咨询中,让来访者把话充分说出来,就是一种很好的治疗,这也是转移。移情就是一种转移,移情有正移情与负移情。比如有一个连环杀人犯,他最初仇恨的人是母亲,但他不能对母亲下手,于是就对跟母亲相似的女子下手。

再比如一位男子在单位受到领导批评,憋了一肚子火,回家以后就对妻子说话粗声粗气的。而妻子受了气心里不爽,看见儿子在身边碍事,就推他一把:“你这小家伙,滚开!”小孩感到莫明其妙,心里很火,正好小狗在旁边,一下就把小狗踢过一边。
攻击他人,是让自己宣泄负能量。有的人做错了事,很自责,要进行自我攻击,但他又不想伤害自己,为了宣泄情绪,可能会砸碎东西,这都是能量的转移。

 

10.反向作用

 采取与自身意愿相反的态度行为来避免麻烦,减轻痛苦。比如有的人追女孩子不成,就说:“不嫁给我,我还不想要呢!白送给我,我都不要。”

男女中学生之间常有一种回避现象。比如他本来很喜欢这个女孩子,可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却专门找这个女孩子的茬,好像很讨厌对方,其实心里是想跟她好,想追她,但追不到,为了避免痛苦,就用反向的方式表达:“我不要你,我就是要跟你作对。”

一位女子对丈夫前妻的女儿过分好,其实她本来是恨这个女儿的,但她不能接受这种想法,为了减轻这个想法给自己带来痛苦,因此她加倍对这个孩子好。

 

11.抵消作用

用另一件事来抵消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以补救心理上不舒服的感觉,抵消自己的罪恶感。比如有的男人在外面鬼混,觉得对不住妻子,很内疚,因此特地给老婆买一条金项链,对老婆特别温柔,以抵消内心的愧疚。

    

12.象征作用

比如打碎东西后说:“碎碎(岁岁)平安。”过年孩子讲了不吉利的话,妈妈就用卫生纸给他擦嘴,象征嘴巴是屁股,讲话是屁话,不算数;孩子头碰桌子后,妈妈就打桌子,为孩子“出气”
 一些人患强迫症洁癖,其实是通过洗涤肉眼看得见的脏来象征性地洗涤心灵中的脏。

  

13.补偿作用

 比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身体不好,学习夺冠。正常的补偿有益,过度补偿则有害。一位女子过度溺爱孩子,就是因为补偿心理。原来她怀孕时,想吃药流产,但流不掉,孩子生下来了。现在孩子不好,故认为是过去吃药导致的,因而对孩子过分溺爱、迁就,孩子因此反而更糟。

有一个男学生,过度抽雪茄烟,像个大老爷一样,原因是有同学说他不像男人,他内心很不是滋味,为了避免别人说他女孩子气,他拼命运动、抽烟,搞得像一个小流氓一样,认为这样才有男子汉气概。

    

14.合理化作用

 就是当人遇到挫折无法达成目标时,以及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时,就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辩解,从而隐瞒真实动机,化解窘境,解脱自己。

    

15.压抑作用

压抑作用是指当一个人的欲望、冲动或本能因为现实的原因不可以表达时,就有意识地压抑、控制它。这是最基本的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

我们之所以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每个人的压抑作用来约束自己行为的。越是成熟、有修养的人,越能自如地使用压抑作用。

人需要能收能放,能伸能缩,如果总是压抑自己,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16.升华作用

升华作用是指把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卫术。例如:当某人遭受爱情挫折时,他可以转向写诗、写小说、绘画、弹琴或雕塑等,抒发自己被压抑的情感,这就是升华作用。

    
17.利他作用

利他作用是指采取一种行动不仅能直接满足自己的欲望与冲动,同时所表现的行为又可以帮助他人,有利于他人,受到社会赞赏的一种心理防卫术。

    
18.幽默作用

使用合适的幽默可以化解很多困境,免除尴尬,调节气氛,这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三、心理防卫机制有积极与消极两种作用

积极作用表现为:对偏激或攻击性行为有缓解作用;能暂时消除内心的痛苦和不安;可能会引导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

消极作用主要有:心理防卫机制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并不能真正解决,往往带有一种“自我欺骗”的性质。它常常只起到使人逃避现实的消极作用,有时还会使实际问题复杂化,提高心理冲突的程度。

总之,建立心理防卫机制的目的在于处理好自己与现实的关系,以消除紧张不安,求得内心的安宁,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Copyright 2023 深圳市心灵通心理文化研究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4060267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