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务范围 亲子教育

服务范围

父母过度的溺爱,是割掉孩子未来的一把刀子
2025-09-20 来源: 浏览量:101

秋天,一群天鹅从北方飞往南方准备过冬,中途停留在一个小岛上休息。

岛上住着老渔夫和他的妻子,见到这群天外来客非常高兴,于是拿出打来的小鱼和喂家畜的饲料把天鹅精心喂养起来。

有老渔夫夫妇的喂食,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南飞,而是直接留在岛上过冬。

冬天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获取食物和不能抵御严寒时,老夫妇就敞开大门让它们进屋取暖,并给它们喂食,直到第二年春天湖面解冻。

这样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群天鹅都飞到这个岛上,老夫妇也一如既往地热情招待它们。

有一年,老夫妇老了,离开了小岛,这群天鹅还是径直飞到小岛上,没有继续向南,最后在湖面封冻期间全部被冷死饿死了。

对孩子过度的爱,就像一把温柔的刀子,慢慢地割掉孩子的未来。

 

 

一位17岁男生说:我想坦白现在孩子躺平的真相,他绝不仅仅是懒惰或者是学习压力大那么简单,我想用我差点废了的经历带您看看孩子的真实想法,以及如何才能让他重新产生动力。我知道很多爸爸妈妈都跟自己的孩子说过这样类似的话:“我已经尽力给你提供好的生活,让你吃穿不愁,没有压力,你怎么就不能把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

叔叔阿姨,说句实话,有些时候我们的真实想法可能是这样的,对呀,我现在吃穿不愁,生活无忧无虑,那我为什么还要去吃学习的苦呢?听起来有些没良心是吧?但这确实是很多像我一样,在相对舒适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心里悄悄冒出来的念头。就是家越温暖越舒服,相比较而言,学校就越痛苦。就像是在凉爽的空调房里待久了,就真的不会想在大夏天迈出去家门一步,那种动起来的念头,好像就这样被舒服一点一点给泡软了。而我的躺平之路就是从这种舒服开始的。

记得升初一那年,我的学校是寄宿制的,那时候我刚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面对一群陌生的人,我压力特别大,每天都提心吊胆的。有一天我发烧了,然后头疼的很厉害,就请假回了家。而就是那两三天,让我尝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甜头,那种感觉跟放假完全不一样,放假是理所应当的休息,而请假在家呢,就是一边看着班级群里同学们在抱怨作业多,考试难,在教室里卷生卷死;而另一边,我躺在自己舒服的大床上,刷着手机,吃着妈妈削的水果,那时候我心里间生出一种奇怪的优越感。就像是:看,你们那些同学还在受苦,我已经上岸了。这种偷偷摸摸的爽,特别容易让人上头。

等到我休息好了,假期结束了,回到学校,一下子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和落下的功课,我的头更疼了。我脑袋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念头,不是赶紧补,而是我还能不能再请假?于是我开始频繁地找理由让我妈给我请假。

一开始我妈看着我难受的样子心软了,她当时想的就是:孩子可能真的太累了,休息一下也可以,然后就给我请了假。可这样尝到甜头的我,开始变本加厉,只要我妈流露出来一点犹豫,不给我请假,我就开始立刻甩脸子,发脾气,就好像她是我天大的仇人一样。说实话,那时候不是真的恨我妈,而是一种非常功利的算计。因为我心里清楚的很,只要我闹一闹,吵一架,我就能换来几天甚至一周在家躺平的权利,缩在自己房间里,手机游戏零食,无人打扰,算算这笔账,吵一架的成本简直是太低了。直到后来,我甚至发展到不请假就直接不去上学了,彻底摆烂。

现在回头想想,为什么我会这样?就是因为我生活太好了,太舒适了。我妈她从小吃过很多苦,所以她拼尽全力不想让我再受一丁点委屈,她几乎满足了我所有物质上的要求和欲望,可问题恰恰就出现在这里。

当一切都唾手可得,当生存的压力被完全屏蔽,我奋斗的动力源泉好像就枯竭了。我的想法很直白,就是你们大人那么努力地工作,是为了赚钱养家,为了生存和发展,对吧?

可我现在呢,有人替我承担了所有的生存成本,我每天最大的理想就是躺在房间里玩手机,快快乐乐的,那现在我既然已经实现了,为什么还要去吃学习的苦?后来我发现我这不是个例,我很多躺平在家的同学,都是这样的一个想法。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种躺平的沉沦真的非常可怕。当时间一天天过去,上网、刷剧、打游戏、睡觉,周而复始,它会让人迅速地去习惯这种节奏,习惯无所事事、没有任何压力和责任的日子。这种极致的舒适,就像温水煮青蛙,把人的惰性放大到最大,动一下都觉得累。

另一方面就是长期的摆烂,会迅速抽干一个人的能量和勇气,会越来越害怕面对现实,害怕任何挑战。当时间久了,我们这个年纪本该有的那股冲劲,那股好奇心,真的就消失殆尽了。更可怕的是,当虚拟的快乐也麻木了,有些人可能会为了寻刺激、找乐子而走上歪路。

我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看到活生生的例子,而就在我快要彻底陷入进去的时候,我妈做了一件让我当时恨得牙痒痒,但现在无比感激的事情,就是她亲手摧毁了我的舒适圈。

她二话不说,冲进我的房间,把我视为命根子的电脑主机整个搬走了,接着家里的网线被拔了,连我的手机卡都被抽走了,我的快乐源泉瞬间就被釜底抽薪。当时面对这一切的我,一下子就炸了,像疯了一样哭闹,摔东西,甚至用伤害自己、绝食来威胁我妈。那段时间家里整个就是鸡飞狗跳的,但是我妈这一次没有像往常一样妥协,而是眼神里透出前所未有的决绝,她流着泪,但是语气非常坚定地对我说,她说:“儿子,如果你真不想活了,那我陪你一起,但我绝对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我的孩子变成一个只会躺着玩手机的废人。我宁愿你现在恨我。”

当时看到她那种近乎同归于尽的决心,我那股撒泼耍赖的劲儿一下子就泄了。我知道这次可能没有用了。等我稍微平静了一点之后,我妈跟我说的第二步计划——她在水果批发市场工作,然后她说从明天开始,你就跟我去市场干活,你干一天,我就把电脑还给你一天。

我当时一心只想拿回电脑,心里想着干活就干活呗,还能累死吗?于是我就答应了,结果我真的差点累死。你们能想象吗?凌晨四点多就得起床,天还是黑的,到了市场,全是巨大的冷冻的仓库,我要搬动一箱箱沉得像石头一样水果。比如说成箱的哈密瓜、西瓜,腰都快累断了,手被粗糙的纸箱边磨得生疼,指甲缝里全部都是洗不掉的污垢,不停地弯腰、搬运、码放,一天下来,感觉骨头都不是自己的。

回到家里,别说打游戏了,连澡都不想洗,只想一头栽在床上睡过去。但我妈这个时候的目的却达到了——她根本不是想让我累,也不是指望我去挣钱,她就是要用这种最直接最粗暴的方式,把我从那个躺着里的惯性硬生生拽出来,让我动起来,走出去,重新接触到真实、有重量会流汗的生活。当身体被迫动起来,锈住的大脑反而慢慢开始活了,就不会一直沉浸在舒服里了。

在市场里,我还遇到了一些跟我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他们大多都是早早的辍学出来。

当时我跟他们聊天,听他们的经历,给了我巨大的冲击,有人抱怨工作太苦太累,工资却很低;有人说后悔当初没有好好读书,现在想学点技术都吃力;还有人眼神麻木,对于未来没有任何的想法。说实话,以前我爸妈跟我讲这些道理,我都是左耳进右耳出,但当活生生的例子摆在我的眼前,那种震撼是直击心灵的。

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如果继续躺下去,未来可能的影子。后来我一直干了半个多月,然后在一天收工之后,我妈很认真地问我,她说:“儿子,路怎么走,你自己去选,是继续在这里搬货,还是回学校读书?但是你要想清楚,哪怕你放弃学业,你也不可能一辈子躺在家里打游戏,你总得出来工作去养活自己。”

那是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觉到生活的重量和压力,也是第一次不是在应付考试,不是在敷衍爸妈,而是真正地开始思索:我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这一生到底要怎么样去度过?看着自己磨破的手,又想着世场里那些疲惫而又迷茫的同龄人,我选择了回去读书。

所以叔叔阿姨,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你们拼尽全力,想要给我们托底,不想让我们去吃你们吃过的苦,这份爱我们懂,但也许你们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个底托的太高了,太舒服了,高到让我们失去了向下看、往前走的动力,甚至让我们忘了地面在哪里,我们就悬在半空中,反而就迷茫了。

所以面对躺平的孩子,讲大道理可能真的没有用,我的经历告诉我,或许最有效的方法是这些:首先第一就是狠下心来,先破坏他的舒适圈,这不是惩罚,而是打破那个让他不断沉沦的恶性循环。这第一步最难,需要你们无比坚定,甚至显得狠心,但却至关重要。

第二个就是带他去创造真实的体验,给予价值感,让他接触真实的世界,体验真实的生活,不一定是体力活,可以是任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或者是责任担当,让他在行动中哪怕很累,重新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最后就是点燃他心中的小火苗,引导自我思考,激发内在能量。

像我妈最后问我那样,引导他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和目标,只有他自己想通了,从内心先发出能力,才能真正地站起来,走出泥潭。希望我这些内部的分享,能给你们带来帮助。

 

 

舍不得孩子吃苦的父母很多,严重舍不得让孩子吃苦的父母,都有较严重的人格或性格缺陷,他们的童年很苦,他通过过度呵护自己的孩子来疗愈内心那个受伤的小孩。我接诊的一位28岁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女孩,她患精神分裂症的深层原因跟她父母,特别是跟她父亲有关。

她父亲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亲妈,亲妈去世后父亲再娶,后妈对他不好。这位女孩是父母唯一的宝贝女儿,父亲把她视为掌上明珠。这位女孩的家住在县城,爸爸在县城工作,妈妈在很远的乡下工作,照顾女儿的重任就落在父亲身上。

这位女孩从小就非常依恋父亲,对母亲很冷淡,母亲无意识地嫉妒自己的女儿,对女儿缺少发自内心的爱。父亲经常需要出差,父亲出差后这个女孩就由奶奶(不是亲奶奶)照顾,女孩跟奶奶没感情。这样的原生家庭导致这个女孩形成这样的性格:公主病很重,非常娇气,自尊心很强,内心安全感很差,很敏感多疑。

这样的性格在现实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会出问题。第一次出问题是读高中的时候,学业压力很大,很担心考不上好的大学,压力大到出现抑郁症。

这位女孩考上大学之后,没有什么压力了,恢复阳光快乐的状态。大学毕业后继续读书——读研究生,读研究生的时候没有压力,也很快乐。

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出问题了,因为无法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工作上的压力还不会让她出现精神症状(幻觉妄想),导致她出现精神症状是结婚一年后发生的。老公在结婚前,像父亲一样对她非常呵护照顾,但结婚后无法继续像恋爱的时候一样温柔呵护了,夫妻矛盾越来越多,冲突越来越激烈,甚至吵到要离婚的地步,于是这位女孩就突然崩溃了,跟现实彻底脱节了,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服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之后,才恢复自知力,于是来找我接受深度心理治疗。


Copyright 2023 深圳市心灵通心理文化研究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4060267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