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18岁男生说:我发现我好像真的没办法像我妈爱我那样去爱她,不是矫情,因为前几天我妈摔了一跤,然后脚崴了,躺在床上疼的呲牙咧嘴的,当时我这当儿子的心疼坏了,就想着鞍前马后地伺候一下,结果没想到就三天,我心里那点孝心小火苗就被现实浇的透心凉,还冒出来一股我自己都嫌弃的烦躁。
事情是这样子的,我妈平时就开一个小水果摊儿,然后风里来雨里去,就靠这个养家,她一倒,摊子不能没人管呀!
然后我爸上班请不了假,这重担就砸在我身上了,然后第一天早上才四点钟,闹钟就响了,我迷迷瞪瞪爬起来,感觉整个人都是飘的,然后带着我妈的叮嘱,推着家里那辆三轮出门。凌晨外面特别黑,路灯昏昏暗暗的照不了多远,街上空荡荡的,说不怕那是假的。
可我走着走着,突然想到,就是这条让我害怕的路,我妈一个人刮风下雨、冬天夏天走了十几年了,她推着比我更沉的车子,天天那么早就走,她说怕不怕?等我咬着牙到了批发市场,发现更难受,人挤人,车碰车,空气里全是烂菜叶子混合着汗水的味。我学着大家的样子挑着香蕉和玉米,然后再把它们成箱成袋子往车上放,那个玉米的叶子又糙又硬,搬的时候不小心蹭到胳膊,就会刺的生疼。
我才忙了十几分钟,胳膊就酸的抬不起来,后背全湿透了,那一刻我才真正切身地体会到,我妈每天说的“去进点货”,轻飘飘的四个字后面,藏着多少斤两以及我看不见的刺。
而真正的考验是在出摊的时候,当我把香蕉和玉米一样一样地摆好,太阳已经老高了,我寻思想要休息一会,结果屁股刚挨到板凳,顾客就一个接一个来了。
问价的,挑捡的,砍价的,我像个陀螺一样被抽的团团转。当时我们这里中午三十八九度的高温,热的我的汗珠子顺着额头往下淌流,流进眼睛里,眼睛又涩又酸。整理玉米时,那些干硬的叶子边缘还会时不时地拉一下手,火辣辣地疼。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人少了点儿,然后我找了个阴凉地想算一下账。
那天一上午卖出去了4把香蕉,然后一袋玉米,结果毛利润一算,心都凉了半截。就那一大袋玉米,扛回来累个半死,还要掰开检查摆好,费时又费力,结果最后卖出去刨去成本,我可能才挣了十几块钱,还不够我中午点外卖的钱。我当时看着手里的余额,再看看自己晒得通红的被玉米叶子刺出小口子的胳膊,心里那个滋味真的是没办法形容。
我当时就在想,我妈天天在烈日下熬着,被玉米叶子刺着,就这样一袋玉米十几块,一挂香蕉几块钱地攒,她是怎么年复一年地坚持下来的,那得有多累多疼。
后来我终于熬到了晚上,拖着散了架的身体回到了家,我以为今天的劫难结束了,结果推开门,发现厨房水槽里堆着早上没洗的碗,地上还有点脏,我妈那时候包着纱布在客厅看我回来,想帮忙又动不了,就说:回来了,累坏了吧?快歇歇,晚上简单弄点就行了,冰箱里有菜。我当时心里那股无名火飙一下就上来了,累,热,胳膊还再刺得慌,感觉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在尖叫着要罢工,
我当时冲口就想吼:我累死了啊!就不能点外卖吗?可话到嘴边,我又咽回去了,因为我看见我妈的眼神了,那眼神里有疲惫,有小心翼翼,还有一丝被我即将爆发的烦躁刺伤的黯然,就那一瞬间,我脑子嗡的一声,像是被雷劈中了。
我在那一刻突然切身体会到明白了,明白了我妈以前那些我不懂的暴躁时刻。比如我放学到家书包乱扔她吼我;我磨蹭到很晚不写作业她骂我;我挑食,不吃她辛苦做的饭想吃外卖,她气的摔筷子。
原来这些都不是她脾气差,不是她不温柔,而是她太累了,累的骨头缝里都在疼,累到神经绷成细细的一根弦,就像现在的我一样,被烈日烤过,被玉米叶子刺过,被十几块钱一袋的利润羞辱过,被生活的琐碎压得喘不来气之后,那根弦呯一下就绷断了。她那些忍不住的吼不是冲着我,是冲着扛了一天的烂摊子,冲着狼狈的生活,是她实在扛不动了,发出了本能的呐喊。
而我呢,我以前只觉得她烦,觉得她小题大做,甚至在心里偷偷埋怨她不够温柔体贴。
我那个时候光顾着委屈了,却从来没有想过,她吼完我之后自己是不是也后悔了,偷偷抹眼泪?是不是也在自责?怎么又没有控制好情绪?是不是因为白天在摊子上为了几块钱跟人磨破了嘴皮子,或者被玉米叶子刺着心烦,回到家看到一点不顺,那根绷紧的弦就断了。
那天晚上我根本睡不着,我翻来覆去就在想,我妈一个脚踝扭伤包着纱布的人,心里惦记的不是自己有多疼,而是怕摊子黄了,怕家里乱了,怕我吃不上饭。她忍着疼,用一只手给我准备早饭,操心进货的事,而我呢,才替她扛了一天,就烦躁得想要爆炸,甚至差点冲着她吼。这巨大的差距,像盆冰水把我彻底浇醒了,我终于懂得了那句“妈妈是超人”是什么意思?
不是她真的有超能力,而是她为了我们,把自己硬生生逼成了超人,她的爱是什么?
是凌晨批发市场的黑暗沉重和被玉米叶子刺伤的刺痛;是烈日下被汗水淹渍的皮肤和那十几块钱卑微的让人心酸的利润,是带着一身疲惫和被生活磨出的毛刺回家,还要强打着精神操持家务的坚韧,是哪怕自己痛的要命,也要先想着孩子的本能,这种爱太沉重太浩劫了,是需要一种近乎燃烧自己的能量去支撑,而我呢,我所谓的爱妈妈是什么?是母亲节朋友圈的一句漂亮的祝福,这偶尔心情好时,帮她拿个快递,是没零花钱了,才想起来撒娇的喊声妈。跟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浸透在汗水焦虑隐忍付出比起来,轻飘飘的像一粒尘埃。
我在想,我连她一天的生活都撑不下来,我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她永远温柔似水,我又有什么底气说自己很爱她,所以我真心觉得,好像我真的没有办法,像我妈爱我那样去爱她。她的爱是本能,是燃烧,而我的爱相比之下,更像是一种需要提醒和努力的功课。
这一天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很多,也许我们做孩子的真的很难像父母爱我们那样去同等份量地爱他们,因为他们的爱太重了,重到我们现在稚嫩的肩膀还扛不起那份生活的全部艰辛,但至少我们终于能看懂了,看懂了她偶尔的疲惫和暴躁,不是不爱,而是太累。
所以我不敢说我立刻就能帮她把那座山扛起来,但我想我能试着去理解那座山的重量,在她累得那根弦要断的时候,少顶一句嘴;在她忙得像陀螺的时候,自己把杂物收拾好;在她为了十几块钱的玉米利润跟人费尽口舌的时候,少抱怨两句零花钱不够。再坚强的超人也会累,而理解或许是我能回馈给她的第一份像样的爱。
“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本能,是燃烧,而孩子对母亲的爱更像是一种需要提醒和努力的功课。”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母亲怀孕和分娩过程中,体内会分泌大量激素,这些激素促进了母亲与孩子的情感联结,使母亲产生强烈的保护欲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种爱是“燃烧”的,因为它几乎是自动的、不假思索的,类似于一种本能反应。不光人是这样,动物也是一样。进化心理学认为,这种本能是数百万年自然选择的结果——那些能够强烈关爱后代的母亲更可能使孩子存活下来,从而传递基因。
从心理需求的角度来看,孩子对母亲的爱在早期更多是基于依赖和需求。婴儿通过哭泣、微笑等行为来吸引母亲的注意,这是一种生存策略,但并非同样强烈的本能爱。随着孩子成长,孩子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母亲不可能全方位满足孩子的需求,甚至很多时候母亲会因为自身思想狭隘而无意识地以爱和保护孩子为目的限制或剥夺孩子的正常需求,导致孩子对母亲产生很多不满甚至怨恨心理。
我收养了一只小流浪猫,我觉得猫咪跟人一样渴望自由,于是我开始带小猫咪出去外面玩耍。我带小猫咪出去的第一天,小猫的妈妈就跑来认儿子了,我那时不知道那只黑猫就是我家猫咪的妈妈。小猫咪每天都出去玩习惯了,老是吵着出去玩,如果不带它出去玩,它就发脾气,到处乱撒尿报复我,没办法,我只好在铁门上开一个小猫洞,白天猫洞开着,晚上就把小猫接回家,然后把猫洞关上。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小猫要求获得更大的权利,晚上过了十点钟之后,还要出去玩,不开门就发脾气,乱撒尿报复,我只好妥协,于是小猫洞一天24小时敞开着,让它享受绝对的自由。自从猫洞敞开之后,小猫的妈妈也跑来我家了,而且不想走了。
这时我通过邻居得知,原来这只黑猫就是我家猫咪的妈妈,我收留了它,还带着它去医院做了绝育手术。收养黑猫之后,我发现我家猫咪很自私,它很享受它妈妈对它的宠爱,但有好吃的东西,它不允许妈妈跟它一起分享。它只允许它妈妈吃猫粮,不允许它妈妈跟他一起吃猫罐头,不允许它妈妈跟它一起吃猫条,不允许它妈妈跟它一起吃虾虾,妈妈只好甘当二等公民,只吃猫粮。但猫粮太干了,吃了一段时间之后,猫妈妈出现便秘,为了解决猫妈妈的便秘,我偷偷给猫妈妈吃猫条,小猫咪发现之后,对它妈妈一顿拳打脚踢。
猫妈妈为此非常抑郁,心理压力很大,然后身体皮肤出现大片溃烂。某天,我发现猫妈妈再也不愿意回家了,整天呆在外面,小猫也在外面陪伴它妈妈。再过两天,猫妈妈彻底消失了,再也找不到它了。
我家小猫失去它妈妈之后,才意识到拥有妈妈的幸福,因为猫妈妈的彻底离家出走,我家小猫为此抑郁了一个月才渐渐恢复正常。抑郁的表现是食欲不振,没精打彩,不想动,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这就是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不懂得珍惜,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拥有的东西是个宝,人其实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