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41:最好的劝慰是不劝而劝
最好的战术是不战而胜
最好的教育是不言而教
最好的劝慰是不劝而劝
不劝而劝不是什么话也不说,只是不说那些一般劝慰的话而已。很少有人真的需要别人出主意,他们真正需要的不过是别人的理解,理解就是最大的劝慰。
图片42:受伤的经验不断地提醒这个人
心理问题源自受伤的经验,受伤的经验不断地提醒他。
遭受威胁的经验在提醒他:这里不安全,你必须逃到另一个地方去;
遭受剥夺的经验在提醒他:你要把属于你的夺回来,你要拥有一切;
遭受强求的经验在提醒他:你必须完美,别人才看重你,你才是有用的人;
遭受贬损的经验在提醒他:你不行,你没有价值,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你;
遭受攻击的经验在提醒他:人很可怕,你要时刻防备他们;
遭受忽略的经验在提醒他:他们应该重视你,关注你,爱你,所有的人都要爱你。
图片43:如果这人世没有挫折,你无从学习
如果这人世没有挫折,你无从学习,没有创伤,你无从疗愈,没有磨难,你哪能提升自己?所有人生功课的最终目的都是协助你找到宇宙的法则并遵循宇宙的法则来生活。
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向内坦诚不欺地自我探索的过程,挖掘更深沉、更有智慧的自我。一日你走上了自我探索之旅,你会遇到一件颇为嘲讽的事情,你会发现,你原本已是完整且完美的。
图片44:伤害往往来自最亲的人
家既是爱的最主要的传递者,也是恨的最主要的传递者。伤害往往不是来自陌生的人,而是来自亲人,是亲人(往往是父母)用不适当的爱造成的。
不适当的爱包括:
过度宠爱或过于强求
过多体谅或过于忽略
过多包办代替或过度保护
过多威胁或过度剥夺
太要面子与太讲规条
对孩子过度敞开或过度封闭
过多赞赏孩子聪明或过多嘲笑孩子愚笨。
图片45:自卑的人过于自尊
内心越自卑的人,自尊的需求也越强,让人以为他很傲气。而内心骄傲的人,反倒喜欢表现得谦和与忍让,被人认为有君子风度。
自卑的人过于自尊,表现得非常强硬,难以让人接近,目的是为了保护脆弱的尊严。
古人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公平给人的伤害是长久的,因为不公平显示了歧视,歧视则伤了自尊。
图片46: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往往把自己感觉强加给孩子,把自己的感觉当做孩子的感觉,把自己的经验当作真理一样传授给孩子。
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即便是错误的选择也比别人代替自己做正确的选择要好。做的选择越多,我们的生命就越丰富多彩,我们相应就越自信。
图片47:身体是不会说谎的
我们的思想可能会欺骗自己,但身体是不会说谎的,身心疾病提醒我们要真诚地面对自己,觉察自己内心的需求,处理和完成过去未完的心愿。
身体的不适和症状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的呼喊和求救信号。它就像报警器一样提醒我们要采取措施关怀呵护自己,可惜大部分人没有真正理解和明白这些信号的意义,而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甚至还想方设法把这个报警器切除掉。
图片48:叛逆的孩子会有较强的生命力
如果孩子比较叛逆,你起码不用担心他会想到自杀,因为叛逆的孩子一般会有较强的生命力。相反,如果孩子非常听话,那父母倒是应该有所担忧。生命是一个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做的选择越多,我们的生命就越丰富多彩,我们相应就越自信。
评定孩子是否陷入抑郁症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三少:话少,行动少,情绪少。
图片49:被捧到天上的孩子结果很惨
如果一个孩子从幼年开始一直受到过多赞赏,父母和周围的人把他捧到天上去,他就下不来了。他习惯于让赞赏的光环永远围绕着自己,他会努力让自己表现得最好,把最光彩的部分给人看,不惜牺牲自己的意愿,牺牲自己的想法,像一个演员一样,不停地表演,时刻担心自己表现不好会失去别人的好评。因而压力很大,活得很累,当压力大到承受不了的时候,他就会选择放弃自己,放弃一切。
图片50:宠坏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危险的人
被宠坏的孩子长大之后,很可能成为我们社会中最危险的一群。他们在性格上缺乏弹性和变通,凡事总想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处理,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他们拥有权力,他们只会想到用权力解决问题。如果暴力能够帮助他们达到目的,他们就会选择暴力。
生活的苦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和成长必然经受的苦,这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人经历合理的受苦,才会获得成长。